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切身体验永远比口头说教更加管用

2025-07-10 20:14:00

7月3日,“大风起兮·传承有道”国画大师张大千早期作品精品展于武汉康礼高级中学开幕,十幅张大千字画作品亮相康礼艺术长廊。据悉,这是张大千真迹首次在高中校园展出,由武汉康礼高级中学高一学子杨宜萱团队策展完成。实际上,这场张大千真迹展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展览的范畴,成为一次传统与青春的深度对话,一次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高一学子杨宜萱从八岁时被张大千画作打动,到怀揣着让同龄人感受传统艺术精妙的初心,她用行动证明,传统文化的种子一旦在年轻心中扎根,便能生长出惊人的力量。10人学生团队半个月的课余协作,从布展设计到双语导览,展现的不仅是新一代的组织能力与创意,更彰显了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主动接纳与传播热情。当学生讲解员用流利的双语解读《石榴图》中 “文人笔墨与民间吉祥寓意” 的融合,我们看到的是文化传承者的青涩却坚定的身影。

这场展览成为联结两岸文化血脉的纽带。当台湾学子从张大千的画作中读出日月潭的晨霭、阿里山的樱花,水墨便成了超越地域的文化密码。真迹是文明传承的鲜活课堂,它让年轻人明白,传统文化不是故纸堆里的古董,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基因。杨宜萱创立国风社团的决定,以及学生们执笔临摹的身影,都在印证着“所谓传世,不在绢帛的寿命,而在基因的传递”。

更值得称道的是,展览激活了跨学科美育实践,为教育创新写下精彩样板。语文组的“以诗心应画魂”,让文字与丹青碰撞出诗意火花;历史组借画作解码时代风云,让冰冷的史实变得鲜活可感;美术课堂搬进展厅,学生在临摹中触摸大师笔触。这种打破学科壁垒、以真迹为教材的方式,让美育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可感可触的生动体验,真正实现了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妙。

这场高中校园里的张大千真迹展,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承尝试。传统文化传承无需刻意说教,当年轻人主动走近、亲身参与,当教育者搭建起合适平台,沉睡的文化瑰宝便能在青春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新时代光彩 而这,正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琼(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网评团队,木兰文书院院长)

责编:陈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