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是“百千万”分之一 ⑥ | 免费摘荔引客来 集体经济“大跨越”

2025-07-10 07:07:00

“来摘荔枝的人太多了!我们天天从早忙到晚,一不注意就晒伤了。”从化区江埔街锦一村村民黄叔一边维持现场秩序一边展示自己两条晒到发黑的手臂。

黄叔说的摘荔枝,是6月25日锦一村推出“游客免费采摘试吃”荔枝活动,进村的游客可任意采摘挂有专属标识的荔枝现场免费吃,如需带走则按市场价购买。

事实上,请游客免费摘荔枝引客流,只是锦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润财带领村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生意经”中的一招,建广州首个村级供销社帮村民卖荔枝、把荒地变农业公园带农货、办社区长者饭堂兜底民生……近年来,在黄润财的带领下,锦一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到10万元增加到650万元,实现了“大跨越”发展。

黄润财 1987年出生,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道锦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2022年获评“广州市最美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2025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称号。担任党支部书记5年来,带领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从2020年的不到10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650万元。

游客请进来 免费摘荔枝吸引5000游客

7月初,走进从化区江埔街锦一村,新建生态停车场、村委会大院塞满了汽车,接驳游客的观光车来回穿梭……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赶着去摘荔枝。

“前两天刚刚新增挂牌150棵树,之前300棵基本摘完。”黄润财告诉记者,自启动免费采摘活动以来,首批约300棵荔枝树已经采摘一空,前三天吸引客流近5000人次。

“好吃!今天荔枝吃到饱!”家住佛山的周女士带着家人专程赶来采摘荔枝,忙碌一下午后,周女士和家人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正在现场维持秩序的黄叔脱下新买的防晒袖套展示起自己这几天的工作“战绩”:两条晒到发黑的手臂。“天天从早忙到晚,一不注意就晒伤了。”黄叔笑着说,从维持采摘秩序、指挥停车,到帮忙打包荔枝等,最多时现场有二三十名工作人员为采摘荔枝的游客提供服务。

黄润财坦言,从村民手中包下几百棵荔枝树,光成本就要十几万元,有人担心收不回成本,提出要不要收点停车费保底。“既然说了免费,那就要说到做到,不能破坏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口碑。”黄润财坚持免费到底,从停车到摘荔枝通通免费。免费到底的举措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人流、客流和商流,“光现场采摘后按市场价买走的荔枝,平均每天就有1000多斤。”黄润财透露,免费摘荔枝带来的客流,从吃饭住宿到消费购物再到促进村里荔枝销售,经济效益上已经回本。

荔枝卖出去 日均打包荔枝2000箱

走进锦一村村委会,临时腾出的几间房成了一个小型荔枝物流中转站,称重、分拣、打包、发运……十来名工作人员正忙碌着。“订单太多了,现在每天都要打包2000多箱荔枝,村干部有空就过去帮忙,连村委保洁员都喊来打包,最晚到晚上九点多还在打包。”锦一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林叔霞感慨道。

早在2022年锦一村便成立广州首个村级供销社,在村里设置了农药购销部、燃气服务站、农副产品收购站、展销站等门店。今年荔枝季,村供销社开始大量统一收购村民荔枝,黄润财说:“村供销社收购价格尽可能高。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更多是为村民服务和兜底。”

林叔霞和同事们从早忙到晚的背后,是村民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今天拉第二趟了,荔枝送到村委统一收购,省心又省事。”刚从家里拉来一车约140斤荔枝到村委的村民黄先生笑着说,今年自家荔枝约两千斤,以往都要自己运到市场上售卖,去一趟来回就要一小时,能卖多少钱、需要等多久全靠运气。如今,村供销社统一价收购,既方便了村民又保障了收益。

据了解,目前锦一村约80万斤的荔枝产量,已通过村供销社售出超10万斤。

盘活闲置地 历时数年打造田园综合体

随着荔枝免费采摘带来的热度与流量,荔枝林所在地,一个新建的农业公园也同步浮现在游客眼前。“用免费摘荔枝的方式把人吸引过来,下一步就是怎么把客流变商流、把公域客流变私域客流。”黄润财表示,荔枝季过后,接下来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头戏是历时数年打造的紫田农业公园。

“过去这里都是没人要的荒地,现在变成生态田园。”黄润财站在农业公园向记者介绍道,这个由约500亩荒地打造的农业公园,一期90亩已正式对外运营。在这个集种养、采摘、农耕体验、农产品销售、休闲娱乐、研学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里,游客可在其中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业生产、参与农耕采摘,漫步田间集市中品尝乡村美食,采购绿色、生态的优质肉类、果蔬等食材。

在黄润财的带领下,锦一村匠心打造紫田农业公园,形成“生态增值+工匠营建+公益反哺”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村民共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过去我们挤破脑袋想着怎么把村里的‘土特产’卖出去,现在我们打算把游客引到农副产品面前,走进瓜园、果林、蔬菜地,一边游玩体验乡村美景、一边购买农副产品。”黄润财说。

此外,农业公园还与新开业不久的锦一村大饭堂联动,每日直供现摘蔬菜、应季瓜果及散养禽畜等新鲜食材至大饭堂。大饭堂创新融合长者公益食堂与特色农家餐厅双重功能:一方面是兜底服务,扣除补助后,村里长者用餐只需要1—5元;另一方面是对外营业功能,面向市民推出田园风味的菜品。

展望未来,黄润财期盼紫田农业公园能形成“生态增值+工匠营建+公益反哺”发展模式,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强有力抓手。

心声说给“百千万”

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我认为盘活村集体经济有三大法宝:人才、资金和土地。需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盘活沉睡已久的资源、筹集资金。以紫田农业公园为例,这块曾经的荒地,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去做村民的工作,把闲置的散落地块集中流转,再进行开发。同时,还通过创新银村合作模式,获工商银行300万元专项贷款及农户授信支持。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村里长者饭堂建了、就业有了、农副产品兜底收了、醒狮队成立了,村里氛围非常好,村民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强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海报设计/谭惠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