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趣财经社
导读
汇添富基金,昔日辉煌不再,业绩下滑困局何解?
翻阅东方证券2024年的年报数据,汇添富基金在这一年的表现跃然纸上:营业收入48.28亿元,主营业务利润20.47亿元,净利润15.47亿元。数字看似增长,业绩表象之下却暗流涌动,与行业龙头易方达基金的辉煌战绩——营收121.09亿,净利润超30亿——相比,汇添富显然已黯然失色。
更令人忧心的是,与自身过往的辉煌时刻相比,汇添富的营收已较2021年的高点萎缩了48.5%,2024年更是同比下降了10.1%。在公募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张的大潮中,这样的成绩单实在难以令人满意。
逐渐掉队
营收的连续下滑,如同汇添富基金心头的一道伤疤,已经连续三年未见愈合。从2021年的巅峰跌落至今,其营收缩减幅度近半,这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市场竞争力的直观体现。
在公募行业这片红海之中,其他头部基金公司凭借创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汇添富基金,却在规模增长的道路上显得步履蹒跚,露出其在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的疲态。
曾几何时,汇添富基金是基金行业中众多投资者信赖的伙伴。回望过去,它凭借卓越的投资策略和管理能力,管理规模一度攀升至行业前列。2020年,其管理总规模高达8339.48亿元,仅次于天弘基金和易方达基金,稳坐行业第三的宝座。
那时,“选股专家”的美誉如同桂冠般闪耀在汇添富的头顶,其在权益投资领域的实力无人能敌。旗下众多主动权益基金,凭借敏锐的选股眼光和出色的市场把握能力,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成为了行业内的明星基金公司。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汇添富基金却陷入了业绩的泥潭。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汇添富基金的困境。最近一年,汇添富基金权益投资收益率为-17.35%,在153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35位,赫然位列倒数20%之列。在11家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中,更是垫底收场。
拉长时间轴来看,虽然过去五年汇添富基金在全部基金公司中还能跻身前1/2梯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业绩排名却如同滑梯一般,逐年下滑。
最近三年、两年、一年的排名分别是78/128、93/139、135/153,下滑趋势之明显,令人扼腕。固收类产品同样难逃厄运,最近一年收益率为2.55%,在15家固收类大型公司中同样垫底。这残酷的数据表明,汇添富基金在权益和固收两大战场的投资业绩,已被众多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管理规模方面,汇添富基金也逐渐掉队。2020年末,汇添富基金公募管理规模排名第三,到了2021年末,排名下滑至第七。尽管此后规模有所增长,截至2024年,管理规模攀升至9331.66亿元,但排名却滑落至第九位。
在行业整体扩张的大背景下,其他基金公司如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等抓住市场机遇,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等方式吸引了大量资金,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而汇添富基金未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市场份额逐渐被其他公司抢占,曾经的领先地位已不复存在。
产品收益的惨淡,更是让汇添富基金的投资者心寒。以汇添富科创板2年定开混合基金为例,这只成立于2020年7月28日的基金,截至2025年4月1日,累计单位净值仅为0.9476元,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率竟为-6.23%。今年以来更是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高达7.11%。再看汇添富高质量成长精选2年持有混合基金,成立于2020年12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收益率竟为-55.16%,远远跑输同期业绩基准。
汇添富基金旗下主动权益基金(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多达120只,其中亏损幅度超过40%的基金就有8只,亏损幅度超过30%的基金更是高达20只。若只看近3年的表现,亏损的基金竟多达109只,占比高达90%。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无疑说明汇添富基金的产品收益不佳,投资者难以从中获得理想的回报。
投资策略之殇
2024年,A股市场可谓是风云变幻,给众多基金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汇添富基金也深受其影响。年初,市场风格急剧切换,此前备受追捧的小微盘股大幅回撤,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急剧走弱。而在政策资金逐步入市维稳后,市场虽震荡走高,但随后又陷入盘整,整体走势极为复杂。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ETF的崛起如同一股汹涌的浪潮,给主动权益基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民生证券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被动基金在A股中的持股体量首次超越了主动基金,被动偏股基金的负债端(新发+净申购)已经连续六个季度获得大量增量资金,而主动偏股基金却已连续六个季度出现资金净流出。ETF凭借其高透明度、低费率以及交易便捷等优势,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
以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等为代表的头部基金公司,凭借强大的ETF业务,在市场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华夏基金的非货币基金规模正式突破一万亿元大关,华泰柏瑞更是凭借ETF业务跃升至非货币基金规模前十之列。
然而,汇添富基金在ETF业务上的布局却显得滞后,2024年其ETF规模仅633亿,排名第13,增速不足头部公司的1/3,在这场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汇添富基金长期依赖主动权益投资,投资策略显得僵化而缺乏灵活性,未能及时跟上市场风格的转变。过去,其投研体系过度强调“商业模式”,而忽视了估值这一重要因素。
在2021年后,核心资产崩盘,小微盘股和红利策略崛起,但汇添富基金却未能及时调整投资方向,仍然死守消费、医药、TMT等传统赛道,重仓贵州茅台等白酒股。这种路径依赖使得其在市场变化中遭受重创,旗下权益类基金近三年平均亏损24.6%,近两年亏损8.19%,排名行业倒数。混合型基金中,90%的基金近三年亏损,部分基金跌幅甚至超过了50%,如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基金净值腰斩,近一年亏损30.38%。
在新能源投资布局上,汇添富基金同样错失了发展机遇。由于行业格局不符合其“高质量证券”的标准,汇添富基金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显得犹豫不决,相关基金规模小且业绩差。如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基金,近一年跌幅竟达47.25%。
在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和精细化的今天,汇添富基金的产品线优化却显得滞后。尽管其涵盖了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等多种类型基金,但在产品创新和特色化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在ETF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ETF产品种类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配置需求。
与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公司相比,在ETF产品的数量、规模和覆盖指数范围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更倾向于选择产品丰富、布局全面的基金公司,从而导致汇添富基金的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
基金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随着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各大基金公司为了争夺优秀的投研人才,纷纷开出高薪、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汇添富基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面对如今的困局,汇添富基金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破局重生之路布满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