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阿秋
是一只持证上岗的导盲犬
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
是“国际导盲犬日”
突然发现
今天(4月30日)就是属于我的节日
你偶尔会在路上看见我
牵引着我的主人安全出行
我知道认真工作时的我看起来帅气又可爱
是不是很想对着我“嘬嘬嘬”
冲上来rua我的头
千万达咩!遇见我的正确姿势应该是
▼
请记住
遵循“四不一问”原则:
不喂食、不抚摸、不呼唤、不拒绝
可以主动询问我的视障主人是否需要帮助
尊重我的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宠爱
毕竟能走上这个岗位
我可是花费了20万元左右的“学费”
在高达40%的毕业淘汰率中脱颖而出
在所有工作犬中是淘汰率最高的犬种
-1-
一只导盲犬的“求学”经历
我和我的伙伴们通常是
拉布拉多猎犬和黄金巡回犬
必须要有完整的血统系谱,三代来源清楚
无遗传病史,无攻击性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当我们出生四十五天左右,就被送到志愿者家庭里寄养,熟悉人类的生活环境。一岁左右,来到导盲犬基地,进行为期一年到一年半的专业技能训练。
上下台阶、躲避障碍、过马路……每个科目我们都需要重复至少上万次,以形成条件反射看到障碍物就本能地停下示意主人的习惯。
日常训练的同时,还要考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一个都不能少。
直到我们学会三十多种服从命令,记住五个以上的目的地,才有机会来到主人身边。
此时,还有最后一关,与主人搭档进行为期四十天的共同训练,如果双方配合良好,顺利通过了共同训练期,我才会成功拿到“毕业证”,并免费交给主人使用。
Q:狗都是“红绿色盲”,导盲犬为什么能安全通过红绿灯?
A:导盲犬分辨红绿灯的能力,并不是基于颜色的判断,而是通过光亮度的变化,以及通过训练,学会结合视觉和听觉信息来实现的。
Q:导盲犬可以买到吗?
A:在中国,导盲犬是无法通过购买获得的,只能通过向机构申请来获得,并且需要满足一定的申请条件。
申请者需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且心理健康,热爱生活,有积极的人生观,导盲犬只对视力残疾人开放申请。培训成功的导盲犬都是免费交付于符合申请条件的视力残疾人。
申请过程中,需要通过网站向机构提交申请信息,在申请中需要详细地填写个人资料、家庭情况、工作情况,以及自己需要导盲犬的详细用途。
-2-
导盲犬的上岗装备
-工作服
不同培训基地工作服颜色不一样
-导盲鞍
导盲犬指挥人的装备
当我戴上导盲鞍就正式进入工作状态
其他人不能拽拉导盲鞍
这会导致我信息错乱
-牵引绳
人指挥导盲犬的装备
Q:很多地方不让狗狗进,那导盲犬怎么办?
A: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保障盲人携带导盲犬出行的权利。《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了视障人士可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以使视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此外,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交通运输设施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营单位应当为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导听犬、辅助犬等服务犬提供便利。
Q:怎么没在生活中见过导盲犬?
A:因为导盲犬的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中国视障群体超过1700万,目前全国服役的导盲犬数量约200只。也就是说,平均每9万个视障人士才能拥有1只导盲犬
因此,拥有导盲犬的视障人士是幸运的,能够看到导盲犬的您也是幸运的。如果您在生活中看见视障人士和导盲犬,请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
-3-
“历史悠久”的导盲犬
20世纪20年代,美国导盲犬的先驱、盲人莫里斯·弗兰克,将导盲犬的训练手段从瑞士带回了美国。
人类利用聪明的犬类
为盲人服务的历史很悠久
被维苏威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所掩埋的都市
——庞贝古城的壁画上就曾画着一位失明的男子
被犬牵领着在市场上散步的情景
13 世纪下半叶,欧洲的手稿上绘有盲人牵狗的图画,荷兰莱顿大学的克里斯塔(Krista A. Murchison)博士收集了许多罕见的欧洲中世纪导盲犬的内容。
18世纪50年代,巴黎一家盲人医院的专业人士开始训练狗狗来帮助和引导视力障碍者。
而真正被人类历史承认的第一只导盲犬出现于1819年。当时,盲人教育先驱、维也纳神父约翰·威廉,在犬脖子上绑上一根细枝条,训练其带路,这只狗被视为世界上第一只导盲犬。
像现在这样有系统地训练、培养导盲犬,并将此工作列入盲人福利事业中,要在第一只导盲犬出现约100年后了。1916年,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导盲犬训练学校因二战诞生。
1921年发行的一张德国邮票上印着导盲犬的图案。1916年,第一家导盲犬训练中心在德国奥尔登堡成立,旨在帮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失明的士兵。
-4-
导盲犬在世界各地“上岗”
导盲犬及其训练被全世界认知
源于一位美国妇女
她就是多萝西·哈里森·尤斯蒂斯
多萝西是著名的犬只训练师。她到德国参观训练导盲犬后,决定为一位19岁盲人训练一只导盲犬,训练结果令人满意。深受鼓舞的多萝西决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培训导盲犬的工作中。
1928年她在瑞士成立了名为“The Seeing Eye”的导盲犬训练所,1929年她又在美国建立了一所导盲犬训练学校,有17位盲人及其犬只在这里受训。一年后,该校搬至新泽西州的莫里斯顿,一直延续至今。
导盲犬在亚洲首次出现是1938年,一位美国青年牵着自己的导盲犬去日本旅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日本第一只导盲犬完成训练正式上路时已经是19年以后了。
我国导盲犬起步较晚,2004年第一家训练基地在大连落成,开始第一代导盲犬的培训。两年后,第一只训练合格的导盲犬“毛毛”正式上岗。
在美国,导盲犬能够协助盲人参加马拉松比赛。
Q:导盲犬这么稀少,有什么可以代替导盲犬吗?
A:科技进步,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特殊群体带来更多的帮助,也会为盲人独立出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不断迭代的导盲技术主要包括:AI智能导盲犬、可穿戴式导盲机器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盲人眼镜;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智能导盲眼镜;牵引式导盲机器人等等。
这些技术各有特点,但共同目标是为盲人提供安全、便捷的导航服务。
看到这里
你对阿秋我的工作认识更深一些了吗
以后在路上遇见我
请记得用正确的姿势“宠爱”我
让我合格地履行好“光明使者”的任务哦
统筹:崔素华
海报制作:肖慧君
AIGC辅助制作
文字整理:苏琬茜
综合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澎湃新闻、人民网、新华社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