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稀有人参皂苷“大桶”合成,全国首个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在沪投产

2025-04-08 07:00:00

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昇合建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中,各种不同体型的发酵罐正在为实施稀有人参皂苷、麦角硫因等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技术放大的工程验证而“忙碌”。昨天,昇合建物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启动,这是全国首个正式投产的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产品可广泛用于化妆品、功能食品及创新药领域,也为更多天然产物的合成生物学产业化探路。

当下,合成生物学已成为深化生物技术革命、拓展生物经济赛道的新质生产力。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可以设计、合成并测试基因元件、基因线路、基因组乃至细胞器、细胞及多细胞体,使得“像组装机器一样装配新型生命系统”成为可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昇合建物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首席科学家赵国屏表示,合成生物学从实验室走到产业化要经历三道关:先是跨过形成产品原型的“死亡谷”,再是翻越中试环节工程转化的“上甘岭”,最后还要穿越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达尔文之海”。如若能成功翻越被誉为“上甘岭”的中试环节,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中试的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2023年1月,上海化学工业区与生合万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了由昇合建物打造的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去年底,中试平台基本建成,今年初获市安监部门批复试生产。期间,生合万物与上海化工区相关部门协同努力,突破了从厂房、设备设计到环保安全措施落地及相应法规许可等的一系列挑战。

建成后的昇合建物中试基地总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承载着验证技术可行性、优化工艺流程、技术验证、满足客户公斤级至百公斤级的原料验证需求、辅助申报认证等功能模块。据生合万物副总经理汪冬梅介绍,发酵是提取稀有人参皂苷的关键制造步骤之一,先进的全自动精准发酵系统是中试平台的核心模块。平台配备两个10升、两个100升、一个200升、三个3000升的发酵罐,通过生产工艺逐级放大实现全自动精准发酵。

从基础研究到中试生产,赵国屏团队用了14年。据介绍,项目起步于科技部973项目“稀有人参皂苷CK细胞工厂制造”。稀有人参皂苷CK在天然人参中含量低于千万分之一。2012年,团队实现了稀有人参皂苷CK细胞工厂从头合成技术。2021年,团队创办生合万物,实现了20多种稀有人参皂苷的从头合成,纯度超过99.5%,其中15种的产率达到产业化水平。此次中试平台投产,不仅将加速生合万物的发展,还有望吸引相关产业集聚,进一步提升上海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原标题:《稀有人参皂苷“大桶”合成,全国首个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在沪投产》

栏目主编:任荃 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文汇报 沈湫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