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通讯员 麻蕾 彭鑫
7月13日,走进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二厂某平台,维护人员正在清理光伏板浮尘,一片片光伏板组成的“蓝色矩阵”通过油田电网,正将清洁电力源源不断地输往油区各处。穿梭于百里油区,各个井场内随处可见正在“贪婪”吸收阳光的光伏发电板,它们已成为推动油田绿色低碳发展重要助力之一。
今年以来,按照油田公司安排部署,该厂持续加快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日分析、周研判、月总结运行模式,按照“一井场一策、一方案一图”定制化建设标准,精准匹配井场空间与光伏布局,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步建立“清单化管控、责任制落地、时限化推进”的闭环管理机制,将核销封井、设备迁移、场地勘测、安全间距等关键环节纳入标准化作业流程,确保项目建设全程可追溯、可量化、可考核,推动项目建设质量与效率双提升。目前,该厂已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191座,总装机容量23.54兆瓦。
“1万度电,相当于一个家庭4年至5年的用电量,把井场空地合理利用起来,每个井场能铺设2至4组光伏板,在阳光最充足时段,一组光伏板每小时可发电14千瓦时。”该厂生产运行部新能源管理岗彭鑫说。“光伏发电直接用于油田生产既可减少用电能耗成本,也有助于油田的节能减排,我们在建好的同时,持续在管好、用好上下功夫。”
进入夏季,光伏发电迎高峰期,该厂精细光伏生产运维管理,系统完善《清洁电力运维实施细则》等管理规范,编制《周巡检记录表》《异常日报》等6类标准化台账;同时,强化设备管理,做好运行分析,进一步实现运维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利用“智能光伏”监控平台的实时数据、辐照度等信息监测分析发电量,科学识别低效站点,通过收集组件倾斜面辐射数据,计算当日理论发电数据,精准定位积灰遮挡、阴影损失、设备衰减等效能瓶颈,对易损坏的元器件加强盘点监督,及时上报材料计划,补足备品备件,确保消缺及时。
在此基础上,依托“监测-分析-处置-优化”闭环机制,推行光伏设备“分片包干”网格管理,以班组为网格,结合当前气候特点,组织开展防雷接地自查,确保电站防雷接地系统良好,供电线路防雷设施完善,防止因雷击造成的设备损坏,运行维护岗人员合理利用清晨、傍晚及阴雨天发电效率低时段进行组件清洗,确保光伏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发电状态。生产运行部组织开展光伏基础知识、日常运维、运行技术标准等方面集中培训,规范运行操作、巡视检查、日常维护、异常运行与故障处理等五大标准,加强光伏典型故障学习分析和实际现场故障处置,及时发现解决存在问题及缺陷,提高光伏电站的运维水平,保证光伏发电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使发电设备持续保持峰值状态。
据了解,目前该厂在设备故障处理方面成效显著,故障处理响应时间同比下降60%,故障重复率较去年同期下降30%,故障识别准确率超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