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心灵的祭台】“战鹰”林钊:航空报国 为国尽忠

2025-04-15 09:12:00

林钊的简历与大多数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略有不同,他在当飞行员之前,曾任华北联合大学学员,晋察冀英文训练队学员,张家口航空站场务科员,晋察冀摩托管理处参谋,天津军管会摩托接管处办公室主任,华北军区航空处参谋。而大部分飞行员都是从一线作战部队选拔。

看完他的简历,令人感慨。如果林钊还活着,他也许会在外交战线有所成就。然而他选择了飞行,成为一名战鹰,航空报国,并最终为国尽忠。

烈士简介

林钊,曾用名刘寿增,1926年出生,河北省霸州市人,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3师9团3大队大队长。1945年2月入伍,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2月入空军第六航空学校1期甲班学习,1950年10月毕业后入空3师参加抗美援朝空战。1951年12月5日在空战中击落1架F-86后,被敌机击中牺牲。

林钊

立下航空报国志向

林钊小学毕业后,家乡被日军占领,他被迫离家去北平投奔爷爷。在成城中学读完初中,后到冀中军区投奔八路军,曾任华北联合大学学员,晋察冀英文训练队学员。经过战争的洗礼,他被调回北平做联络工作,改名林钊(此前叫刘寿增),负责给八路军购买药品和物资。抗战胜利后,他被派到张家口负责接收日军物资,并参与组建张家口航空站。解放战争中,他随部队征战前线。解放天津后,他任天津军管会摩托接管处办公室主任,负责接收天津机场的航空器材和物资设备。后来他任华北军区航空处参谋,负责接收北平南苑机场的设备和航空器材,并成功组织将3架飞机转场到沈阳北陵机场,避免被国民党军队破坏。

林钊立下航空报国志向,1949年12月入空军第六航空学校1期甲班学习飞行,1950年10月毕业后加入空3师。

空3师于1950年10月5日在沈阳成立,11月24日接收了苏军驻沈阳北陵机场包括59架米格-15飞机在内的全部装备。此后,林钊一直在沈阳开展战前突击训练。

1951年4月25日,空3师奉命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序列。同年10月20日,空3师50名平均在喷气式飞机上只飞行了68小时的飞行员,驾驶50架米格-15飞机开赴丹东浪头机场接替空4师,开始了志愿军空军第二批、空3师第一轮入朝作战。

时任空3师政委高厚良回忆:“我们空3师飞行员虽然多数来自陆军,但几乎都打过仗,有作战经验,学会了驾驶新式飞机就如虎添翼,再加上政治动员搞得比较活跃扎实,飞行员作战情绪高涨,升空后作战非常勇敢。”

为掩护战友而牺牲

空3师首战于1951年11月4日打响,是由空7团完成的,赵宝桐击落2架敌机,牟敦康也击伤1架,鼓舞了全师飞行员士气。

1951年12月2日14时33分,空3师第一次全师起飞作战,共出动米格-15飞机42架,配合友军4个团的兵力,与美军上百架飞机在朝鲜上空展开殊死搏斗。首次与美百机大战,虽然付出代价,但击落美F-86飞机3架,击伤1架,增强了空3师飞行员打美空军“王牌机”的信心。

1951年12月5日,空3师再次出征,空9团进攻,空7团掩护。空9团2大队飞行员邵俊峰率先击落1架F-86飞机,接着3大队飞行员罗沧海在340米、240米、145米距离分别击落3架F-84飞机,成为近、准、狠击落敌机典范,后罗沧海的飞机被击落,他跳伞成功。而3大队大队长林钊率队返航时再次遭遇敌机,他担任掩护任务,在击落1架F-86后,被敌机击落牺牲。

至1952年1月14日,空3师完成第一轮入朝轮战,历时86天,共战斗起飞2391架次,全师飞行员击中敌机的有31人,共击落击伤敌机64架。

毛泽东主席惊喜了!他看了空3师抗美援朝实战锻炼86天的综合战报后,亲笔写下了“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批语。这其中,就有空9团3大队大队长林钊的贡献。1952年4月22日,林钊被追授一等功。

林钊妹妹刘燕(左二)一家人。

恋人为他苦撑6年

林钊牺牲后,被安葬在沈阳棋盘山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烈士陵园,后迁入浑南区烈士陵园。但其家人并不知道烈士安葬地。2016年,林钊侄子刘肖钊还曾上网求助过。直到朱学才烈士的外甥陈绕天找到他,他才知道大伯安葬地。

刘肖钊对陈绕天说,他们家找大伯林钊的墓地,找了几十年,一直没找到,奶奶走了,父亲带着遗憾也走了。

林钊的妹妹刘燕还健在,生活在山西阳泉,是一名离休干部。刘燕说,她刚满14岁,便由哥哥林钊带着,在天津参军,从军14年,在空军医院工作,老伴和叔叔都是空军飞行员。1949年至1954年国庆阅兵,她都被部队选中参加了,这是她人生最值得骄傲的事。

据刘燕介绍,哥哥文化高,懂外语,是个大帅哥。而且他工作的部门,在解放初期,都是很时尚的。他工作踏踏实实,思想积极上进,部队上上下下都喜欢他。

刘燕还透露:“我哥哥当时有女朋友了,是我的战友,长得可漂亮了!我哥哥牺牲,最伤心的就是他的女朋友。她一直强忍悲痛,拼命地工作,不管谁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不理。一直苦撑6年,最后在部队领导和同志们的反复劝说下,她才再谈恋爱结婚。”

哥哥牺牲,也是刘燕心中永远的痛。她经常会和两个女儿唠叨:“当国家面临危险时,你大舅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要继承的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你大舅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家族的光荣,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怀念。”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周贤忠 摄影:陈绕天、刘燕/供图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