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明区排水防涝智能化管理投入使用

2025-04-18 21:38:00

近年来,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加快实施易涝点和隐患点的排查整治,“一点一策”消除风险隐患,对暂时无法消除的点位,开展巡查值守和应急抢险。正在推进的防涝智能化建设,为城市管理打开了新局面,为打造安全高效的城市排水防涝管理新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字赋能城市管理,为城市安全筑牢防线。



4月16日,南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科副科长史开进就此管理平台的使用情况,为记者进行了介绍和演示。


下拉槽、地下通道、重要点位积水超过0.05米就开始预警


每年5月,贵阳市进入汛期。南明区作为主城区又是老城区,排水系统建设时间久远,排水管道老化、设施不完善、有低洼路段等,较易形成积水点。南明区现有的59个易积水点,已经通过工程性改造进行了治理。并且,通过排水防涝智能化管理平台,南明区还将易出现积水的3种场景——下拉槽、地下通道、重要点位进行了分类,便于快速处置。



以下拉槽为例,已经安装的,能感知路面水位情况的路面液位计,当积水深度达到0.05米时,管理平台就会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向相关责任人员的手机发送预警短信,提醒其密切关注积水情况。同时,下拉槽进出口的预警显示屏也会同步开启,通过醒目的提示信息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积水,谨慎通行。但当积水深度上升至0.10米时,管理平台不仅会再次发送警示短信,还会自动派发工单,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时限,确保积水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如果积水深度达到0.27米这一临界值时,管理平台立即向负责人发出紧急建议提醒,同时迅速启动与交管部门的会商机制,探讨是否需要对下拉槽等易涝区域实施临时交通管制,以防止车辆和行人误入深水区,避免涉水通行带来的安全隐患。



这种处理模式也同样适用于地下通道和重要点位。目前,由南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的12个地下通道和14个诸如二七路、团坡桥加油站等重要点位,都分别安装了液位计。


路面凝冻和井盖位移会预警


在南明区的排水防涝智能化管理平台上,除了能对积水情形进行预警,对于市政道路路面凝冻和井盖位移也能发出警示。



之前,市政道路工作人员会根据天气预报,对辖区38条市政道路进行人工巡查并撒布融雪剂,预防路面结冰。但自从安装了红外线监测设备和凝冻监测设备,工作人员就能有的放矢,针对性进行融雪剂撒布。


史开进介绍说,无论是在电脑还是手机界面,打开后都可以清楚看见冰厚度、雪厚度、水厚度和路面温度这几个数值,只要当路面湿滑系数降至0.6以下时,管理平台就会发出预警信息,提示其立即赶赴现场采取防滑、除冰等措施,以保障道路的通行安全,预防因路面凝冻导致的交通事故。同样,当水厚度达到0.05米时,管理平台就会发出预警。


另一方面,井盖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异常移动也会带来安全隐患,最常见的就是行进中的车辆或者行人受伤。因此,管理平台一旦监测到井盖发生倾斜角度大于26度或出现平移情况,即刻就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息,提示其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有效避免市民或车辆因坠井而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


预警只是第一步,管理平台“聪明”到能自己切换电源


预警只是第一步,管理平台已经智能到在市政供电中断后自动切换电源。


“我们在下拉槽、地下通道、易涝点位、易凝冻路段等关键区域,布设了包括埋入式积水深度仪、泵坑液位计、PLC智能控制柜、预警显示屏、视频监控、凝冻监测设备、雨量监测仪、智慧井盖等在内的物联感知监测设备,总计达300余台。”史开进表示,这些物联感知设备监测数据通过数据网络专线和5G信号实时传输至排水防涝智能化管理平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作为智能化建设最重要的一环,该管理平台除了通过PC端平台及微信小程序端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外,还具备工单派发、水泵远程启停、远程启动备用电源与设备监控等功能。比如,下拉槽积水了,过去是需要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去开启供电设备进行抽排水作业。有时,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积水已经比较深,可能已经出现安全隐患,导致交通中断或者发生财产损失。


现在,在面对市政供电突然中断等紧急情况时,管理平台就会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确保水泵等关键设备能够持续运行,维持正常的排水作业。同时,管理平台还会同步推送提示短信进行告知,通知相关单位赶赴现场进行维修,尽快恢复市政供电。“这样的好处不仅是在积水最初就能立即排放,还在于解放了人力,可以灵活调度。”


自该管理平台今年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预警46次,处置率达100%。



记者:李超 海洋

编辑:吴 尽

责编:刘 娅

审核:虎俞均

终审:谢 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