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岛宣传|“登登登”

2025-05-21 09:49:00

有一种山海回响,是石阶上潮汐般的“登登登”。

近日,青岛的大小山头格外热闹,2025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青岛站暨青岛市全民健身登山活动举办,青岛40余个推荐山头(公园)、景区共迎“登山节”。数据显示,青岛每年参加登山健身的市民超过百万人次。

登山节,是市民与自然的默契相拥 图源:青岛市体育局

这是一场人与青山的深情之约。当脚步叩响石阶,草木的呼吸与海风的呢喃渐次清晰,人与自然的对话便在云岚间缓缓流淌。

“山,以嶙峋骨骼勾勒城市的样貌;人,以攀登姿态回应自然的召唤”。青岛山多,对市民来说,不必远寻,登山就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3D立体感”,增添魔幻色彩。日前,在央视《爱看电影嘉年华》节目中,主持人倪萍聊到电影之都青岛时笑言,“青岛只有两个坡,上坡和下坡”。朱迅补充说,有时上了一个坡,会“欻”地一下看见大海,这种感觉特别神奇,难怪青岛被称为“天然摄影棚”。

青岛太平山风光旖旎

在社交媒体,有句关于青岛马拉松的俏皮话悄然走红——“跑过青马,人生皆坦途。”坡多、山多是青岛的地貌特色,崂山、浮山、大珠山、小珠山、观象山、小鱼山、信号山等星罗棋布,给城市带来一种“魔幻感”。

资料显示,青岛市山地总面积10.24万公顷,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43%,多数为海拔低于1000米的低山。北部大泽山-大青山、东部崂山和西部珠山-铁橛山,三个山地丘陵状呈“三屏拱卫”之势,守护着这座海滨之城的灵秀与厚重。

“四季韵律感”,打开自然橱窗。春日里,大珠山的杜鹃花海美如灿烂云霞,崂山里的樱桃花漫山遍野,成片的茶树发出嫩芽;及至盛夏,崂山北九水的溪流在苍翠间奔腾跳跃;金秋时节,即墨鹤山红彤彤的柿子压弯树枝,大泽山的葡萄如翡翠串珠垂满藤蔓;到了三九隆冬,雾凇使得崂山成为玉树琼枝的仙境。

四季流转,山景变换,每一季都以独特的色彩、气味与美味,谱写着循环往复的自然诗行。

日前,近200名市南区登山爱好者齐登浮山 图源:市南教育体育公众号

“时光纵深感”,历史人文交融。当漫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琅琊台遗址,你仿佛会看到当年秦始皇在此临风而立,那些古老的台基像是他试图丈量海天的阶梯;当登上崂山之巅,似乎能看见李白仗剑而行,醉饮流霞,让崂峰云海都浸润着诗意与仙气;在丹山上,好像能听到解放战争的枪炮声穿透时空的帷幕……

青岛的山峦,以不同的姿态将历史的烟云凝固,镌刻着跨越千百年的文明密码,使每一次登高望远都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漫游。

为什么要登山?有个经典的回答是:“因为山就在那里。”在登山途中加速的心跳里,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答案。或许,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码这份山之热爱。

自然疗愈,“山的入口就是生活的出口”。这两年,“公园20分钟效应”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自然空间里可以获得身心的显著疗愈。

在多山的青岛,这份疗愈力被赋予了更丰沛的能量。信步登上一座山,任山风掠过耳畔,吹散职场上KPI的焦虑;林间斑驳的光影,悄然抚平心绪的褶皱……在青岛的山间,每个攀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疗愈时刻,“久居樊笼”的身体得以舒展。有人说,爬山释放的多巴胺,仅次于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崂山里一处绿树掩映的小村落 图源:大道崂山公众号

对话自我,为精神注入充足的能量。从心跳加速到汗水浸透,山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在寻找最真实的自己。

山不仅是天然的“解压舱”,更是一个“能量场”,会让我们在与自己的静默对话中悄然顿悟、豁然开朗。

在“万山丛棘中”的贵州龙场,明代的王阳明日夜思索终于悟道;在安徽滁州琅琊山麓,北宋欧阳修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揭示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命题;还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思……

“仁者乐山”。人与山组字为“仙”,仿佛在暗示,置身于山的怀抱,人便能超脱尘世,更容易“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运动社交,年轻人找到“众乐乐”的愉悦。登山,可以是一个人的清静独行,也可以是一群人的精神共振。

樱桃采摘季珠山引客来 图源:青岛珠山森林公园公众号

在一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眼中,一个人爬山会“EMO”,他们更享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将登山作为新型社交场,寻个“搭子”陪自己聊天、互相打气、分享美食,即使是“社恐”也能在草木清香中松弛下来。

在自然中充电疗愈,在独处中照见内心,在群体中重拾温度,“登登登”的每一步中都饱含向上的力量。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在登山中,发现世界的辽阔与温柔,享受心情的舒展与轻盈。从上山到登顶再到下山,不同的阶段,带给我们不同的人生启迪。

“登高必自”,从低处起。当双脚踏上山路,在迈出第一步时,思维也开始变得活跃,或许,你会先想到“登高必自”一语。

左:泰山上的“登高必自”碑 图源:纪录片《岱宗之蕴》 右:山东农业大学校训石

在泰山盘道的起始处,有一块“登高必自”碑,此语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卑在此指的是低,意为登高要从近处、低处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卑”与“碑”谐音,古人略去一字用心奇巧,不少游客以现代视角为“自()”填空,如自知、自信、自悟、自强等,展示了大家对登高者心理素质的精准把握。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淡定从容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自然就到达了山顶。现实中,一步步学习动画的饺子导演等攀登者,终于登上事业的高峰。

峰回路转中,总有“又一村”。登山途中,风景转换,时常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在人生的坚持与探索中,惊喜也永远藏在下一个转角。

登上山顶,感受杜甫笔下的豪情 图源:《岱宗之蕴》纪录片

去年,一山岳景区游客爆满,保安大叔着急喊话逗乐网友,“山顶上没有景点,只有一个山顶,也没什么好看的”。其实,爬山“登顶”享受的是一种成就感,人生亦然,“登顶”之后,过往的种种艰辛都化作“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远处的“山外山”又引发我们新的思考:人生的每一次抵达,都不是终点,我们仍需从容地走向下一段未知的旅程,去迎接前方的“又双叒一村”。

“上坡要尽力,下坡要尽兴”。在央视《爱看电影嘉年华》节目中,朱迅关于“上下坡”的感悟获得网友高赞,“上坡如上半生,下坡像下半生。向上爬的过程中,要看你是否努力,是否尽力;你的前半生越是奋斗,下坡就越是从容,越游刃有余”。

山是最陡峭的坡。上山时拼尽全力,下山时且行且赏,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在拼搏与沉淀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微风不燥,光阴正好。每一个想出发的日子,都是自己的“登山节”,何不像鸟儿飞向高山一样,再去勇敢攀登一次,让风记住翅膀的形状,让山刻下脚步的回响。

作者:和声

来源|青岛宣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