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的U盘,收到的却是电扇?”“我买的不是书吗?怎么收到手机壳?”如今网购已成为生活常态,但若遇到“货不对板”,还被商家以“做任务返利”为由要求退款,你可得多留个心眼——这很可能是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
近日,邯郸市公安局邯山区分局渚河路派出所负责人杨帅,在派出所所长说反诈系列短视频中,针对这类高发的新型网购骗局进行详细拆解,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伪装正规网店”引下单。杨帅在视频中介绍,首先,骗子会在大家熟悉的知名购物平台开设店铺,售卖课外书、U盘、日用品等常见商品,看起来和正规店铺并无区别,以此降低消费者的警惕心,吸引用户下单付款。
“故意错发或发劣质货”等理赔。等消费者下单付款后,骗子会故意寄错货,或者直接邮寄劣质产品。随后,骗子会“守株待兔”,等待消费者发现“货不对板”后,主动联系“客服”寻求理赔。
“私联+做任务”套取资金。“骗子会要求顾客添加个人联系方式,脱离官方平台,进入私下聊天界面。”杨帅强调。接着,骗子就会要求消费者在指定平台垫钱完成任务,初期完成后会返还垫资,并给予少量补贴。随着消费者信任度的提升,任务数额会逐渐加大,等到消费者垫资达到一定金额,骗子就会“翻脸”:要么不再返还垫资和补贴,要么以“操作失误”“账户冻结”等为由,逼迫消费者继续加大投入,从而骗取更多资金。
如何防范这类骗局?警方提醒,任何引导脱离平台的沟通、转账行为,都不可信。购物请认准正规平台交易,切勿通过私下交易,或转入第三方软件进行交易,避免脱离平台监管和保障。任何以先垫资做任务,承诺后续返利为诱饵的说法,都是诈骗套路,千万不要相信。
本报记者 荣志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