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拓界 众行致远”。8月28日至29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系列活动——2025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汽车芯片大会在渝举行。大会聚焦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广邀政府代表、院士专家、行业高层进行交流探讨,促进协同创新。
▲8月29日,重庆渝州宾馆,全球首个面向量产的车用操作系统开源“星辉计划” 发布。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在科技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智能汽车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重庆这座传统的汽车工业重镇,正凭借在汽车软件、芯片、整车制造等领域的全链条布局创新打造“开源生态”,在智能汽车产业赛道上疾驰,受到全球瞩目。这次大会,仅仅是一个缩影。
政企合力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
8月25日,赛力斯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家庭智慧旗舰SUV问界M8纯电版正式上市,仅2个小时大定订单就突破了7000台。
这一数据背后,凸显出赛力斯迅猛发展的势头。日前,其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3亿元-27.3亿元,同比增长55.13%—89.92%。
而在7月22日揭晓的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赛力斯成为今年榜单上排位跃升幅度最大的公司,排名较去年上升235个位次至第169位。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重庆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底蕴深厚,但也曾一度陷入低谷。近年来,面对新一轮汽车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重庆强化顶层设计规划,锚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个主攻方向,大力支持本土整车企业快速切入“新赛道”,在挑战中寻求机遇。
2022年,重庆发布《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
政府之手推动下,重庆整车车企奋起发力。
近年来,赛力斯深度携手华为,在全价值链上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成效斐然。
长安汽车也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一路向前。2017年10月,长安汽车向世界宣告了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后又相继推出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坚定坚决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长安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该公司与华为、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跨界联合,打造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阿维塔,探索更加智能的汽车生产体系和汽车产品;另一方面,长安汽车坚持持续开展自主技术创新,推出“新蓝鲸动力”和金钟罩电池,打造SDA数智平台等等,并推出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产品,快速在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135.5万辆,创近8年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45.2万辆,同比增长49.1%。
重庆其他车企也纷纷发力。如,鑫源汽车深耕新能源城配物流领域,新能源商用物流车产销量名列前茅,产品远销全球近50个国家;庆铃与博世在氢动力领域展开合作,氢燃料卡车在“成渝氢走廊”上疾驰。
政企合力,重庆正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重庆以121.4万辆汽车产量夺下“中国汽车第一城”桂冠。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54万辆,创近七年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5万辆,占比超过37%。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48.93万辆,同比增长25%。
发力汽车芯片
为产业发展提供本地“芯动力”
7月28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华润封测扩能、东微电子半导体设备西南总部等8个集成电路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42.5亿元。这些项目聚焦车规级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方向,覆盖领域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这是重庆在汽车芯片产业布局上的再发力。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对芯片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汽车芯片已成为汽车“心脏”和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传统燃油车芯片用量为500-700颗/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用量则增加至1600颗/辆,更高级的智能汽车芯片量甚至多达3000颗/辆。
然而,受地缘政治冲突、全球范围内芯片产能分配不均、芯片产能扩张相对缓慢等多重因素影响,芯片供应却未能跟上汽车需求的步伐。2020年底,全球爆发“缺芯”浪潮,至今,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依然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成为制约车企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现状不仅影响着车企的生产计划和交付周期,更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稳定运行构成了严峻挑战。
面对这种形势,重庆亟需提升汽车芯片本地配套率。这不仅是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的关键,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命门”所在。
如何为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本地的“芯动力”?
在市级层面统筹规划下,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持续在汽车芯片产业方面发力。
早在2016年,位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西永微电园,就开始谋划布局汽车电子产业。彼时,这里加工贸易蒸蒸日上,成为了全球重要的笔电生产基地,但却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为扭转这一局面,园区不断引进“芯片”企业,华润微电子、联合微电子、中国电科集团、电子科大重庆研究院等单位相继落户。
最近几年,随着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西永微电园乘势而上,提出“车芯联动”协同创新发展理念,将汽车芯片定位为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来推进。
西永微电园的汽车芯片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比如,华润微电子凭借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积累,组建了专门的研发与市场应用团队,于2021年推出多款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车规级功率器件芯片。如今,该公司形成了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已有56款车规级功率芯片量产,正式进入重庆某主机厂的供应链名单。
在中国电科集团芯片技术研究院,也已有芯片产品为重庆本地汽车电子供应商供货。其量产的驱动芯片,还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截至2024年12月,西永微电园企业已成功开发功率半导体、通信等各类汽车芯片168款;量产供应整车厂芯片83款,进入汽车芯片推荐目录67款,为本地整车厂供应芯片23款。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重庆已初步形成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原材料配套全链条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实现车用通信、电源管理、MCU等多类别车规级芯片量产,并已有数十款“重庆造”芯片用在了长安汽车、赛力斯等品牌新能源车型上。
擘画汽车软件产业蓝图
打造“开源生态”
7月上旬,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公示“2025年重庆市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和应用场景需求名单”,重庆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两项创新成果分别入选。
这家公司的突出表现,背后是重庆加快发展汽车软件的战略布局。
近年来,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汽车逐步由机械驱动向软件驱动转变,“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行业共识。作为汽车产业重镇,重庆于2022年发布了《重庆市发展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规划了汽车软件产业的发展蓝图。
此后每年,重庆都聚焦汽车软件领域开展“揭榜挂帅”项目攻关,并通过发布市级汽车软件产品和首版次软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产业发展也离不开产业链上多方协同共振。近年来,重庆还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渝落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数智应用联盟、众汽智慧车联公司等项目,进一步强化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2024年,为推动打造汽车产业“开源生态”,重庆举办了首届中国(重庆)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会上,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普华基础软件联合长安汽车等10余家整车及芯片企业,共同启动了国内首个规模化、量产级开源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小满EasyXMen项目。
2025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汽车芯片大会,再度聚焦开源生态建设。大会以“开源拓界 众行致远”为主题,设置一场行业闭门会,一场生态大会,一场芯片大会,一场“园区行”等四大板块。来自政、产、学、研、用等领域的500多位专家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开源共建模式的深化应用路径以及开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破局之道,为我国加速构建安全高效、开放繁荣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提供实践样板。
会上,普华基础软件正式发布全球首个面向量产的车用操作系统开源“星辉计划”。该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致力于以普华开源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小满EasyXMen为统一底座,构建“芯片协同—工程服务—测试认证—量产应用—人才培育”五大体系,将分散的力量聚成共生网络,让技术、资源、能力在体系里高效流动,用通用、透明、可演进的生态体系,取代重复、封闭、碎片化的“孤岛”建设。
同时,开源小满EasyXMen社区搭建了“开源小满认证服务提供商”与“开源小满认证工程师”双体系,构建高效开源软件服务网络与优质的人才梯队,助力企业建立更高效的工程支撑网络,为产业持续输送高质量软件人才。会上,开源小满EasyXMen牵头发布单位普华基础软件正式为飞音科技、苦芽等11家“开源小满认证服务商”授牌,为14位开源小满首批认证工程师颁发证书。
如今,经过努力,重庆已集聚了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引进并培育了普华基础软件、长安汽车软件、赛力斯凤凰智创等众多领军企业。2024年,全市汽车软件产业实现营收301.4亿元,同比增长27.4%,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重庆已汇聚220余家汽车软件企业,初步形成“车路云网图”全产业链汽车软件生态,开源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开源发展深度报告(2024)》显示,重庆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开源产业的发展高地。2024年,重庆市开源贡献量达到67.49万次,同比增长66.8%;两年平均增速达29.62%,各项指标增速均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