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更是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近年来,合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秉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结合县情实际与治理任务,因地制宜,全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塬面保护、淤地坝建设等项目,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更为乡村振兴筑牢了生态根基。
近日,在合水县2025年楼子山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何家畔显头村治理点,土方压实作业正在紧张有序推进。据了解,合水县2025年楼子山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总投资426.92万元,涉及肖咀、何家畔2个乡镇4个治理点,通过实施沟头回填加固、沟头防护、截(排)水沟、涝池等防护工程和小型蓄排水工程,对塬面径流进行集蓄和调节排导,可有效控制塬区及其周边区域径流流向,治理和保护塬面面积10平方公里,切实减轻和防止侵蚀沟因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对城镇、村庄居民、道路等造成的危害。
县奶羊良种繁育中心是合水县奶羊产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因场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制约着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合水县总投资230万元,全力推进2025年奶羊良种繁育中心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重点实施支毛沟治理、沟头回填加固、沟头防护、小型蓄排、引水及坡面截排水等工程,同时,规划水土保持造林2.0公顷,荒坡造林2.0公顷,构建起绿色生态屏障。通过合理布设各项水保防治措施,项目区将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综合防治体系,有效拦截坡面径流,减少土壤冲刷,治理与保护塬面面积2.8平方公里,彻底解决羊场排水下切造成沟头侵蚀问题,促进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
淤地坝素有“沟道里的水库”之称,既能拦泥淤地、保持水土,又能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利器”。近年来,合水县始终坚持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防治结合”理念,将淤地坝建设列为水保生态治理的“头号工程”,与治沟保塬、乡村振兴统筹推进,根据不同沟道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一沟一策”制定建设方案,确保坝体既能发挥拦沙固土作用,又能兼顾灌溉、防洪等功能,形成“上游拦沙、中游淤地、下游灌溉”的立体治理体系。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上拦下保"的综合治理模式,不仅实现了水土流失从"增量控制"到"存量削减"的跨越,通过综合治理,既守住了绿水青山,更探索出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合水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境内山川塬相间、沟梁峁纵横,有五大塬面,9条抢救性沟道、23条潜在性沟道,过去因沟壑纵横、坡陡土松,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十四五”以来,全县按照水土保持规划治理任务和要求,结合国家投资导向和水土流失实际,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逐年有序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努力打造“塬面径流调控、坡面生态治理、沟道水沙集蓄”的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全县已实施塬面保护项目5个,治理小流域3条、沟头26处,治理及保护塬面面积85.33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6.13%。
记者 李茜茜 郭晋健
总监制:王廷斌
监 制:邱晶晶 张玉峰
责 编:文昱绚
编 辑:赵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