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读懂济南|管线住进“公寓”,济南在地下十米建了座“城”

2025-05-24 16:2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近期,关于道路刨掘与管道管理建设的话题被热议,不少人提出疑问,有没有什么方法,不用挖开道路就能维护管道?其实,在山东济南,一场有关未来城市建设的工程正在地下有条不紊地推进。5月23日,记者深入济南地下综合管廊,探访这个神秘的“地下世界”。

探访:

“地下城”悄然崛起

每公里管廊能服务上万人

23日上午,记者来到二环西路综合管廊运维中心,通过电梯深入地下十米。管廊内空间比较宽敞,一根根不同类型的管道整齐排列,就像住进了专门的“公寓”。各种管道“一字长蛇”式向前延伸,廊道顶部的灯光也错落有致,整个管廊舱就像电影《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

深居地下的综合管廊到底是干什么的?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去年发布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内部空间能够满足人员通行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记者在现场发现,二环西路综合管廊的运维中心有地上两层、地下空间两层,管廊内设有综合舱及电力舱。从管线的型号和标识可以看出,综合仓里放置了给水、热力、中水、通信等多种管线,最粗的管线直径1米,比5个成年男性的腰还粗。综合舱隔壁设有专门电力仓,布设有220kv、110kv、10kv电缆,为城市提供动力。

“二环西路综合管廊全长6公里,呈‘T’字型结构。”济南市道路和桥隧服务中心的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二环西路综合管廊是济南向地下发展的典型代表。管廊舱宽度为8.3 米,高度为4.9米,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设计使用寿命50年以上。管廊内部各种管线各司其职,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生活服务。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还注意到管廊内配备了完善的通风、排水、照明、消防和监控等设施。通风系统保证管廊内空气流通,排水系统能及时排除管廊内的积水,气体监测设施保障管廊内运行环境,消防设施保障管廊安全,监控系统则可实时监测管廊内的情况。

“管廊不大,创造神话。”该工作人员说,二环西路综合管廊看似不长,却意义重大。该管廊为西部热源厂、腊山热源厂、北郊热源厂提供了热力输送通道,连通经十路、张庄路、堤口路、济齐路、粟山路、小清河北路和青岛路部分片区,服务沿途70多个小区,满足周边数万居民的水、热、电需求。

“区区数公里的廊道就能服务数万居民。”该工作人员算了笔账,仅综合管廊内的热力管道,就能服务周边6万用户。

调查:

向地下要空间

管廊里程突破百公里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济南的综合管廊分布广泛,除二环西路外,泉城路、奥体中心、工业北路、世纪大道等区域均设有综合管廊,且多数管廊周边布局有密集居民区或商业及产业园区。

其中,工业北路综合管廊西起电建路,东至机场路,全长12.4公里,为目前济南市最长的综合管廊,覆盖华山、新东站等多个片区。

从二环西路到工业北路,在市民看不见的地方,济南的地下综合管廊悄然成势。济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地下城”建设,目前已建成多少地下综合管廊?

“济南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济南市交通工程建设保障中心管廊运维部负责人介绍,早在2001年,济南就开始了综合管廊的建设探索,2003年泉城路综合管廊建成并投入运营,为泉城路沿线商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供暖、通信、电力等服务,成为济南综合管廊建设的开端。

该负责人向记者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目前,济南市已建成的综合管廊项目一共有40个,总长123.36公里。“我们正对已建成但未投入使用的管廊进行收尾工作,确保它们能尽快进入运营阶段。”

近期,济南新泺大街有一条新的管廊正处于建设完善尾声,逐步转入运维管理阶段,未来更好地服务CBD等区域。

记者从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中发现,济南目前新建的管廊主要集中分布在起步区、国际医学中心、中央商务区、东客站片区以及东部新建的城市道路地下。在新片区、新建主要道路下面布设综合管廊,已成为趋势。

以起步区为例,根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该区综合管廊将整体呈现“组团独立、连团成网、层次分明”的特点,组团内部通过“环+射、干+支”等方式实现管廊连网成片。未来,起步区计划要在地下布设114.26公里的综合管廊。

展望:

功能廊道到智慧空间

让城市更“大”更“美”

济南为什么热衷于在地下“搞动作”,建设综合管廊有何深意?

“地下管廊建设是为了让城市变得‘更美’。”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有关处室负责人称,现代城市建设讲究集约化,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难题。

综合管廊带来的好处,最直观的是消除“拉链路”与“蜘蛛网”。“城市道路反复开挖,被市民诟病为‘开拉链’,不仅影响交通出行,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该负责人称,综合管廊最先进的地方,是廊内铺设了多种管线,不用再频繁开挖路面,直接入廊检修即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二环西路管廊投料口长达6米,进行管线的安装、维修、更换非常方便。因为减少了直埋管线,路面上的井盖数量也比原来减少400多个,目前仅有130多个。

同时,管廊建设还能有效解决空中“蜘蛛网”问题。过去,通信、电力等线缆在空中纵横交错,不仅影响城市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将这些线缆纳入综合管廊后,城市上空变得整洁有序,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此外,以前各类管线直埋地下,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难度大,且容易对周边管线造成影响。现在,管线入廊避免了土壤和地下水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方便工作人员及时维护,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地下综合管廊犹如城市的‘血管’‘脉搏’,更是城市功能的‘生命线’。”该负责人说,在集约化开发的同时,综合管廊建设释放了地上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将各类管线统一集中放置于地下空间内,有效节约地上空间,提高土地价值。

在中央商务区的茂岭三号路周边,不仅规划了综合管廊,还对地下空间进行了再次利用,布局地下停车场以及地下商业。

据了解,未来,济南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还会考虑与城市停车场、人防等业态和使用功能的结合。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