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姜晓蓉
新华社发
“今年托班什么时候报名?”“上托班有什么要求?”临近招生季,衢州龙游华辰幼儿园传达室门口,时常有居民前来询问。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推动建立婴幼儿托育与学前教育同步规划建设、同等保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
“托幼一体化”是指将2—6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相互衔接,进而实现托育和幼教的融合。2023年起,我省杭州、嘉兴等地率先探索公办幼儿园幼托一体化,如今全省已基本铺开,让忙碌在职场上的家长们有了新选择。
从托位挖掘到硬件改造,从师资培训到课程设置,两年来各地都在探索适合各自的发展之路。幼托一体化,如何“从有到优”?
托位更多,选择更多
近两年,我省多地陆续出台“托幼一体化”政策,首先提到的是扩大托班覆盖面,提供更多托位。以杭州为例,2023—2025年全市计划新增幼儿园托位数1万个。
为了增加各类幼儿园托班学位供给数量,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挖掘潜力。“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已建幼儿园通过改扩建扩大托班规模,二是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建成托幼一体的普惠性幼儿园。”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衢州市龙游县在优先保障3至6岁儿童入园基础上,对城区5所公办园、乡镇8所公办园进行托班改造,实现县域内公办幼儿园办托班全覆盖。据统计,目前全县公办托幼一体园共开设纯托班19个,在托幼儿数331人。
“推进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能有效对接幼教资源过剩和托育刚需,缓解幼儿园3-6岁招不满,2-3岁婴幼儿托不上的矛盾,推动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衢州市龙游县教育局幼职成教科(行政审批服务科)负责人况粲表示。
幼儿园办托班,不仅仅是增加托位。有别于常规幼儿园年龄段,托班的硬件设施师资配备也需要更符合低龄幼儿的实际情况。
嘉兴海宁市鹃湖幼儿园群利园的托班教室内,洗手台、毛巾架等生活区均经过“适小化”改造,娱乐区、教学区等角落有序摆放着适合小龄幼儿年龄特点的益智玩具。这得益于海宁市设立的专项“开班费”,市级层面对新开设的公办园托班给予每班12万元补助,对班级盥洗室、玩具柜、课桌椅等设施设备进行改造,以符合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托幼一体化,既要在扩大托位总量上下功夫,也要优化服务结构。当前,“托幼一体化”模式也更加丰富。比如杭州上城区推出全日托、半日托、混龄托、假日托上城服务模式;舟山定海区直属公办幼儿园于今年春季起推出“定享托”优托服务项目,增设托位满足应托尽托、月月登记满足即时入托、放宽年龄满足小龄入托,为家长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托育选择。
盘活师资,精准培训
杭州市胜利吟潮幼儿园的托班教室中,孩子们在一名老师带领下做着有趣的“围裙游戏”,其余两位保教人员适时配合,及时回应个别幼儿的互动。幼儿园向下延伸办托班,不仅要在硬件设备上下功夫,更需要专业的师资,为婴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托幼一体化刚启动时,不少幼儿园园长面临的难题是,托班师资不足,教师管理托班的经验并不丰富。以海宁为例,当时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没有带托班的经历,这给托班教师的选派工作也带来了难度。
起初,对教师的培训大多停留在基础照护方面,比如要求幼儿教师逐步做到全员持有育婴师证,培训项目包括换尿不湿、使用小调羹、简单的穿脱衣物等生活护理知识。随着托幼一体化的推进,教育部门组织的师资培训更加专业化。
“托幼一体化背景下的托班有别于传统的托儿所,科学养育之外,教育一端需要发挥更大作用。”海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宁成立托育教研中心组,定期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提升保教水平。此外还在开设托班的幼儿园中挑选优秀教师,建立托班骨干教师队伍。
衢州龙游县的托幼一体化方案也特别提到,加强托班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华辰幼儿园的阙姣姣从事幼教工作20余年,幼儿教学经验丰富,开设托幼班以来她的研究重点转向语言理解、表达沟通、习惯养成等,和同事共同开发了音乐律动、手工绘本制作分享等更加适合2-3岁孩子的生活化课程,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自我认识、交流能力等。
和幼儿园小中大班相比,托班在幼儿园的设置还较为零散,托育教师各自的线下教研活动缺少氛围和引领,为此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建立了托幼一体化研训基地,分区域设置3个托班教育研究中心,形成“网状辐射”托幼研训体系。位于胜利吟潮幼儿园的“托幼一体化研训基地”,以托育部为中心,辐射清波、小营、望江、南星、紫阳5个街道的各成员幼儿园。
“随着2-3岁托班普及以及社会对高质量托育的需求,托育也需要跨学科、跨部门,构建起更有利于婴幼儿发展的托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托育质量的不断优化。”胜利吟潮幼儿园园长徐亚娟告诉记者。
如何真正做到一体化
在不少专家看来,托幼一体化从有到优,后续需在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服务质量等多维度发力。从探索逐渐走向成熟,托幼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也有难点亟待破解。
在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朱宗顺看来,当前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托育服务“幼儿园化”,结合年龄特点安排科学的托育活动。“目前在操作过程中,托班幼儿的发展目标和需求,需要根据3岁前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来确定,避免简单将小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和内容下调而用于托班,但幼儿园如何准确把握托班孩子的发展目标、活动需求和指导策略,确实存在挑战。”有园长建议,是否可以制定类似于《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托育纲领性文件,让幼儿园在实际操作中有更详细的参照。
朱宗顺认为,3岁前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应聚焦生长发育、营养健康、生活照护、游戏与互动,其课程建设不同于幼儿园,应依托专业的师范院校,研发科学的托幼一体化课程及指导策略。此外,支持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为培养托育人才奠定基础。
医育结合也是不少幼儿园园长关注的重点。“托班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幼儿园一般会有保健医生,富有临床经验的社区医生也会定期来幼儿园指导。”有园长告诉记者,希望相关部门牵头关注医育结合,推动医疗机构与幼儿园有更加深入的合作,比如重视婴幼儿入园前的疾病筛查和入园后的指导、在婴幼儿营养膳食方面给于专业指导等服务,更好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此外,由于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幼儿园托班更是涉及跨部门业务衔接,部分存在管理盲区。对此有专家建议,建立托幼一体化统筹机制,比如实行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保障,厘清各部门间职责范围,提高托幼一体化效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