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磅预告丨行走“网红村”——来自村庄的对话

2025-04-14 09:19:00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李欣忆 陈碧红

雅安古路村,在爆红一年后,有人在潮水退去后选择了出走,也有人则在潮水中练就了本领而坚定留下。

湖南十八洞村,全村农家乐和民宿只剩下了13家,旅游收入却首破2000万元。

同为悬崖秘境,它们如何在游客的潮起潮落中找到发展之策?

成都竹艺村,“艺名”变成了“本名”,从根里谋划在地文化的传承发扬。

浙江余村,没有名山大川的移民村,却成为城市青年蜂拥而至的梦想乐园。

同样以竹资源为生态本底,它们如何变资源为资本,找到新的致富密码?

阿坝桃坪村,千年古寨走上了“焕新”之路。

贵州肇兴村,在商业化的浪潮之中,守护着侗寨的“不变”。

同以古建为特色,它们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中蹚出新路?

6个乡村、3组对话,它们有着共同的符号——“网红村”。

近年来,“网红村”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为推动乡村振兴、提振内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我国乡村旅游业产值超9000亿元,其中,“网红村”是主要增长点和业态革新的“引领者”。

作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之一和全国首批“网红村”的诞生地,20世纪80年代,四川就诞生了全国首家农家乐,并风靡至今。

随着乡村旅游迭代升级,四川不少“网红村”先后推出农事体验、乡村民宿、研学等业态,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但这些业态,也对“网红村”的基础设施、从业农民能力及其他配套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流量”与“留量”如何双赢?

“网红”到“长红”之路该怎么走?

带着这些问题,四川日报全媒体再次出发,对省内外6个典型“网红村”实地行走调研。

我们在看到这些潮村巨大变迁和美好生活的同时,也通过对比分析,挖掘破解“网红村生命周期短”“文化活化同质化”等难题的对策,以期为四川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借鉴和启示。

行走“网红村”

请跟我们一起出发吧!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