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曹操的头痛又发作了,侍卫赶紧去把华佗找了过来,就在这个时间,袁绍的讨曹缴文被送到了他的面前。
曹操强忍着头痛,听着旁边的大臣给这些话念了出来,而随着听得越来越多,曹操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出了一身的冷汗。
而自己的头痛也好了,曹操感慨的说到,好的诗文真的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就这一篇短短的缴文,就胜过了千军万马。
骆宾王也曾写过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文章,可以说是字字珠玑,让人读后就热血沸腾。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是不相信我说的话,那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些杀气四溅的诗文吧。
这句诗是黄巢,在落榜之后,愤恨之下写下的诗,他十分愤慨当今朝堂上,世家已经截断了像他这样寒门的晋升之路。
哪怕是他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学富五车,准备给国家效力的时间,依然会被世家的一句话,就被代替了。
而他也并没有辜负自己的话语,在他起义之后,一路势如破竹的攻进了长安,看着这个熟悉的城池。
这一次他不再是灰溜溜的被世家赶走的书生,而是统领百万雄兵的大帅。
黄巢这时内心默默的自己说到我做到了,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在黄巢的影响下世家由盛转衰。
但是可惜的是,在黄巢入主长安之后,不久就被唐兵给打败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但是也对唐末的百姓们,黄巢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这句诗是我们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在讨伐金国的途中所作,深刻表达了岳飞将军,对金国的愤恨之情。
可惜的是,哪怕是在最后的时间,岳飞将军也并没有做到诗中所说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到,眼看就要收复失地的时间。
岳飞将军看着皇帝的十二道金牌,是多么的无奈,他可能已经知道,这一回去此生自己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可是身为臣子,怎么可能违背皇帝的圣旨呢?
就这样岳飞将军一步三回头,最后叹了口气,回到了南宋,而等待他的并不是封赏,而是冰冷的监狱。
但是哪怕在监狱的时间,岳飞将军依然挂念着北伐的想法,可惜最后岳飞将军还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斩了,实在是让人惋惜。
这句诗是诗仙李白,写下的诗,不同于以往的浪漫主义诗歌,他描写了一位武功高强的侠客,在江湖上留下的威名。
可这到底写的是一位江湖侠客,还是写的李白自己呢?
要知道李白自己就是一名剑客,而当时正值壮年的他,正是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希望下写下的这首诗。
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李白十分潇洒的心境,这些东西才让李白成就了,独一无二的风格。
所以就如同现在人评价的李白,如果我们中国的历史少了他的存在,将会少了很多的色彩。
人们常说现实是残酷的,如果不是有很多像李白这样的理想主义者,那会让人们少了很多的期盼。
这句诗是王昌龄,在边塞时所作,深刻表达了诗人在看到,边塞将士们艰苦奋战时,产生的浓烈的爱国情怀。
好似诗人在写下这首诗的时间,已经放下了手中的笔墨,穿上了铠甲,面色坚毅的抵御着来自敌人的进攻。
在诗中我们能感受到王昌龄希望,飞将军李广还在世的话,这些北部游牧民族,怎么敢来进攻自己的国家。
而是要我们在讨伐他们,让这些北部的游牧民族,连阴山都不敢过去,可见在古时北方游牧民族对于任何一代的中原王朝,都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读到这句诗,瞬间让人好像回到了当年,边关的战场上,有一种热血沸腾,抽刀杀敌的想法。
这首诗,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作,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以为朱元璋只是以为军事能力杰出的马背上的皇帝。
其实他还是一名杰出的诗人,在与陈友谅作战的时间,有一天朱元璋路过了一个寺庙,就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诗词。
而当和尚看到这句诗之后,瞬间眼睛瞪大,最后决定用水慢慢的把这些诗词给擦掉了。
在后来的时间,朱元璋也曾找过这些诗词,可惜这些诗词已经没有了,朱元璋瞬间大怒,而就在这个时间,
寺庙的老僧说到,如果把这个诗留在寺庙里,那神鬼都不敢靠近,朱元璋听后就笑了起来。
而我们通过这个话语能深刻的感受到,朱元璋在戎马一生所留下来的杀气,这也是朱元璋杀气最重的一首诗。
这首诗是石达开在入川时所作,他不同于其它农民起义的领袖,不仅是在作战时表现的十分的勇猛,在治理民生上石达开也是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
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天国内其它的统领,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变得和当年推翻的官员一样。
就如同人们常说的,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看着离自己梦想,越来越远的天国,石达开选择离开了他们。
而在写下这首诗的时间,石达开的情况并不好,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低谷,石达开依然坚定地认为,此生自己一定可以完成自己的梦想。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石达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想法。
可惜这位优秀的领导者,在年仅32岁的时间,就去世了。
这句话是明末的时间张献忠所作,不同于其它的诗,这句话就只有一个杀字,而就是这种大道至简的做法,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其中的杀意。
在张献忠小的时间,就喜欢为穷苦的百姓,打抱不平,在他长大后,这个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
而在说出这句诗的当时的张献忠正是兵力强生之时,面对着来自各地的敌人,张献忠就一个字杀!只要打到他们畏惧自己,就不敢有人反抗。
也表示了人乃是天地供养出来的,但是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回报上天,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不仁不义的人。
而张献忠认为这样的人就不应该留存到世上,可见当时张献忠的怒火和杀气有多么的重。
在现代人看来,对张献忠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就如同一个人一样他有功,就也有过错,毕竟人无完人。
这句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十大元帅之一陈毅元帅所写。
1936年,这时我军因为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被敌军击败,而陈毅元帅这时也受了重伤,又被敌军围困到了梅山。
就在这样绝望的环境下,陈毅元帅写出了这句诗,也表达了自己的不甘心。
哪怕自己要下地狱,也要召集我们已经牺牲的同志,来集结成一支大军,来打败这些背叛革命的敌人。
这样壮烈的情怀,和坚定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去学习,我们要传承革命先烈们的意志。
幸运的是,在人民的帮助下,陈毅元帅还是从敌军的包围圈里,突围出来了,继续奋斗在革命的道路上。
让我们为这些前辈们敬礼!
公元737年,王维去往军队,担任节度判官,就是这个时间他,渡过了一段军旅的生涯,才有了这句诗。
这句诗是王维在看到一位老将军,有感而发写下的诗句。
感叹了一位将军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征战的路途上,也有形容英雄暮年的意思,在年轻的时间,可以依靠自己强大的武艺征战四方。
而在年老之后,依然要继续南征北战,一生不知参与了多少的战役,留下了多少的伤疤。
可是如今年龄已经大了,头上也长满了白发,只能在与人交谈的时间,来会议曾经辉煌的岁月。
就如同另一句话,你看到了英雄的壮年,你可曾见到英雄白发之时。
辛弃疾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少数真正上过战场的诗人,在他青年的时间,就加入到了抗金的队伍里。
在去往南宋后,辛弃疾先后担任了多个地方的安抚使,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在保卫国家的路上,也就是这种人生经历才能写出破阵子。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学过这首诗,如果你仔细读过这首诗的话,你就会从中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沙场气息。
辛弃疾在这里表达了,在自己喝醉后,依然好似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抵御敌人的进攻。
可见在任何时间,他都没有放下保卫祖国和击败入侵者的决心。
这样几句诗就描述出了一个让人血脉喷张的战场,让人热血沸腾。
相信在看过这些杀气四溅的诗,各位都会像我一样,升起一股想要上战场杀敌的激动情绪,
应该也相信了,在读到一篇很好的诗文,会改变一个人的情绪。
而这些诗句也表示出了,古人在面对战场上的敌人,是多么的痛恨这些入侵者,可惜的是大部分的诗人都没有上过战场。
只好要这些诗句来表达自己对战场的向往,和对敌人想要赶尽杀绝的决心。
同时这些也是我国宝贵的财富,我们也好好传承这些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历史瑰宝,让它们可以一直的流传下去。
虽然现在我们并不能看到这些诗人,在写下这些诗句时有怎样的心情,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让我们为了保护这些诗句可以继续流传,而伸出我们的双手,付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力量吧!
也正因为我们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才能有这样丰富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喊出那句话:“如果有来世,还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