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幼贫穷,出生的时代黑暗腐败,到处充斥着饥饿死亡。
而朱元璋也叫朱重八,原本八个兄弟,然而其余七个兄弟,父母全都被饿死。
为了生计朱元璋只能剃度出家,成为皇觉寺的一名僧人,本以为能温饱。
然而灾荒之年,寺院也食不果腹,最终他因饥饿而不得不离开寺院。
从那时开始朱元璋四处云游,以乞讨为生,对于朱元璋来说,这段时间让他深刻的感受到民间的疾苦。
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以及胆识,也让他成为皇帝后,依然坚持勤俭节约。
幸运的是,元末乱世,逼得农民起义,而朱元璋也加入红巾军。
从这个时候朱元璋开始戎马生涯,并展示出自己非凡的军事天赋,最终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强敌,建立大明朝。
朱元璋纯属草莽英雄,他没上过私塾,没有多少文化,诗词也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
但每一首都透漏着帝王的霸气,字里行间呈现出他的野心,让人读起来畅快淋漓。
据说朱元璋一生也写过很多诗篇,基本上都抒发了他的远大抱负和理想,每一首都气势宏伟,霸气十足。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当百花盛开的时候我不开放,我开放的时候会吓杀所有人。
我要和西风大战一场一决高下,战斗结束后我全身穿上了黄金铠甲。
通过描绘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一旦开放就气势惊人,要与西风战斗并穿上黄金甲的形象。
也表达出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过程中所具备的决心、勇气和韧性,以及他不屈不挠的信念。同时也彰显了他内心深处的昂扬斗志和帝王般的自信与霸气。
咏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大雪压得竹枝不得不低垂,虽然低垂却不染一丝泥土。
只要明朝红日升起,竹子依然和天一样高。
诗中竹子虽被雪压弯枝头,但不沾泥土,待日出时依旧与天齐。以雪竹自况,体现出朱元璋在困境中不屈服的精神,以及他的顽强意志和远大志向。
雪诗赓曹文寿韵
翩翻飞舞布田垓,似絮还疑玉蕊梅。
一夜扑窗春蝶戏,好风吹去又推来。
雪花纷飞飘舞覆盖田野,像棉絮又像洁白的梅花。
一夜之间扑向窗户仿佛春天的蝴蝶嬉戏,好风将它吹走又推回来。
此诗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似棉絮又似玉蕊梅,以及雪花扑窗如春蝶戏耍的画面,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妙和灵动。
庐山诗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庐山的竹影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云雾缭绕锁住高峰江水自流。
万里长江如同飘动的玉带,一轮明月好似滚动的金球。
路途遥远连接西北三千界,气势压倒东南百万州。
美好的景色一时观赏不完,如果有缘就再来这里游览。
这首诗既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如竹影摇曳、云锁高峰、长江如带、明月似球等,又展现出其开阔的视野和豪迈的气概,透露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江山的热爱和统御天下的雄心。
咏李白早发白帝城·其一
白帝城高万叠间,江云朝出暮犹还。
信知千古英雄地,虽险应须德作山。
白帝城高高耸立在万重山峦之间,江上的云彩早晨飘出傍晚又归来。
确实知道这是千古英雄之地,虽然地势险峻但应当以仁德作为高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白帝城这一英雄之地的认可,尽管地势险要,但强调了“德”的重要性,体现出他重视德行的思想。
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我杀尽江南的百万敌军,腰间的宝剑血迹还未干!
老和尚不认识英雄好汉,只是不停地唠叨询问姓名。
可以说这首诗是朱元璋最具杀气的诗,尤其“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更显示出朱元璋的赫赫战功和霸气。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则表现出他对自己英雄身份的自信和对老僧有眼不识泰山的不满。
目远山
云蔼远山风送雨,一薕高揭暑咸收。
太平无事民康日,正在调和理顺秋。
云彩笼罩着远处的山峦,风送来雨水,高高掀起的帘子让暑气全消。
太平无事百姓安康的日子里,正是调和理顺的秋日。
这首诗朱元璋描绘了远山云雨中送来风雨,揭开帘子暑气尽收的景象。
以及太平无事,民康物阜的景象,体现出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康的欣慰之情。
卢汀洲隐浦
泛入遥江渐渺茫,芦花飞落雪飞扬。
天边云影浮舟静,村外秋光列雁行。
觅隐谁知栖所在,用心无处不筹量。
卢生避世深幽迹,故入沧浪野水乡。
小船驶入遥远的江面渐渐变得渺茫,芦花飞落如雪般飘扬。
天边的云影下小船安静地漂浮着,村外的秋光中排列着成行的大雁。
寻找隐士却不知他的栖身所在,用心思考无处不加以估量。
卢生躲避世事来到这幽深的地方,所以进入这沧浪的野水乡。
朱元璋通过这首诗描述了小船驶入江中的渺茫之景、芦花飞雪的画面、天边云影下的静舟和村外秋光中的雁行。
同时表达出诗人对卢生避世的感慨以及对其深幽踪迹的追寻,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咏唐陶将军率舟师
昔人奉命驾兵船,为国精忠突晓烟。
令出三军凭战鼓,呼来万马仗龙泉。
相加若肯存生意,比并何须用著鞭。
必定清尘要服外,收功应达九重天。
过去的人接受命令驾驶兵船,为了国家精忠报国冲破清晨的烟雾。
命令一出三军凭借战鼓行动,呼唤而来万马依仗着龙泉宝剑。
相互交战如果肯留存生机,相比之下何必要用鞭子驱赶。
必定在清除敌寇要服之外,取得的功绩应当能到达九天之上。
这首诗刻画了唐陶将军奉命驾兵船,为国立功的英勇形象,展现出战争的气势和将军的威严。
也表达了朱元璋对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的赞赏,以及渴望建立功勋、统一天下的志向。
赠刘伯温
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吴灭汉显英谟。
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山炼玉炉。
事业堪同商四老,功劳卑贱管夷吾。
先生叱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
出色的策略和优秀的人才建立了我的都城,消灭吴汉展现了杰出的谋略。
不居住在凤阁去调制金鼎,却进入云山炼制玉炉。
事业可以与商朝的四位老者相比,功劳比管夷吾还要大。
先生被斥去归向何处,早晨进入青山傍晚泛舟湖泊。